避风赤壁登苏公亭放歌
今日江头风势苦,黑云从风散为雨。
波声撼塌邾子城,涛头径射白龟渚。
犹似周郎万骑横江来,千艘撇■(扌薛)闻惊雷。
咫尺南北不可辨,际天烟焰纷成堆。
舟子系缆垂杨陌,忽见峭壁镵天地崩坼。
髯苏一去青山闲,老子今朝散轻策。
崔嵬亭子江之滨,壁上二赋犹鲜新。
人间风月不可驻,天上来此闲仙人。
秀骨疏髯脱囹圄,诗不能茹酒不吐。
吹唇沸地群狐狂,遣作江山文字主。
东坡黄桑手自种,废垒蓬蒿耜亲举。
平生食饱爱闲行,涴壁污墙到氓户。
武昌樊口丹枫稠,载酒还作凌云游。
清波白月在人世,素心孤鹤横天浮。
忽忆美人思魏阙,自惊流落天南州。
我拜遗像空山陬,岩桂惨淡枝相樛。
悲风入座髯飕飗,大江茫茫东注愁⑴。
波声撼塌邾子城,涛头径射白龟渚。
犹似周郎万骑横江来,千艘撇■(扌薛)闻惊雷。
咫尺南北不可辨,际天烟焰纷成堆。
舟子系缆垂杨陌,忽见峭壁镵天地崩坼。
髯苏一去青山闲,老子今朝散轻策。
崔嵬亭子江之滨,壁上二赋犹鲜新。
人间风月不可驻,天上来此闲仙人。
秀骨疏髯脱囹圄,诗不能茹酒不吐。
吹唇沸地群狐狂,遣作江山文字主。
东坡黄桑手自种,废垒蓬蒿耜亲举。
平生食饱爱闲行,涴壁污墙到氓户。
武昌樊口丹枫稠,载酒还作凌云游。
清波白月在人世,素心孤鹤横天浮。
忽忆美人思魏阙,自惊流落天南州。
我拜遗像空山陬,岩桂惨淡枝相樛。
悲风入座髯飕飗,大江茫茫东注愁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赤壁江边登苏公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苏轼的敬仰。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江边风雨的壮阔景象
开头几句写江上风大云黑,雨随风至,波涛汹涌,仿佛要冲垮古老的邾子城,浪头直扑白龟渚。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眼前的景象比作三国时周瑜率万骑横江、战船如雷的壮观场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历史的厚重。
2. 赤壁的险峻与苏轼的遗迹
诗人系舟登岸,忽然看到陡峭的赤壁,像天崩地裂般耸立。这里曾是苏轼(号“东坡”,人称“苏公”)游历过的地方,如今青山依旧,而苏轼已逝。亭子依然矗立江边,墙上的《赤壁赋》墨迹犹新,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3. 对苏轼的赞美与感慨
诗人称赞苏轼是“闲仙人”,虽历经牢狱之灾(“脱囹圄”),但依然洒脱,诗酒风流。苏轼在贬谪期间亲手种树、开荒,过着简朴的生活,却留下了不朽的文字。他的足迹遍布武昌、樊口,赏枫载酒,像孤鹤一样超然物外。
4. 诗人的凭吊与感伤
最后,诗人拜谒苏轼遗像,感受到山间的悲风和大江的愁绪。桂树低垂,仿佛也在哀悼。茫茫江水东流,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历史的苍凉,诗人借此表达对苏轼的怀念和自己漂泊天涯的伤感。
精髓与魅力
这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历史联想,将读者带入赤壁的古战场和苏轼的精神世界。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如“周郎万骑”“群狐狂”)和鲜明的意象(如“黑云”“白月”“孤鹤”),既展现了赤壁的雄奇,又表达了对苏轼旷达人生的敬仰。全诗情感起伏,从风雨激荡到深沉哀思,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感怀,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又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