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泊舟九江,寻琵琶亭遗址。黯然有赋
小姑江上路。暝云低抹,短亭烟树。水驿风来,催送小舟三五。
一片罗裙血色,又衬出、斜阳天暮。凝望处。阑干不见,旧时歌侣。
廿年梦到江州,怅玉垒云荒,乱鸦迷渡。九派潮声,未抵四弦凄苦。
旗影那边城郭,暗簇上、青磷无语。愁欲赋。楼船迸催更鼓。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乘船经过九江,寻找古代琵琶亭遗址时的所见所感。全词笼罩在一种黄昏时分的苍凉氛围中。
上片写景:开篇点出地点在长江小孤山附近,暮云低垂,烟树朦胧。江风吹动,几艘小船顺流而下。夕阳把云霞染得像血红色的罗裙,更添暮色苍茫。作者极目远望,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琵琶亭的栏杆,听不到歌女弹奏琵琶的声音了。
下片抒情:二十年来,作者总梦见九江(江州),可如今这里战乱荒芜,乌鸦盘旋找不到渡口。长江九条支流的涛声,都比不上当年白居易《琵琶行》里四根琴弦的悲凉。远处城墙上旌旗飘动,夜幕中磷火幽幽,更显寂寥。想写首词抒发愁绪,却被军营的鼓声打断。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将战乱后的荒凉与白居易笔下"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交融,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局动荡的深沉感慨。最妙的是结尾,刚酝酿好情绪就被现实打断,这种"欲说还休"的手法,让惆怅之情更显绵长。
程颂万
1865-1932年,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人。 清末民初人。少有文才,善应对 ,喜研词章。虽勤奋好学,但屡试未第,对科举制度遂无好感,而对时局新学甚为热心,为张之洞、张百熙所倚重。曾充湖广抚署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