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答谢石屿庾使

一翁閒伴两星台,亭畔看花花半开。
我盍归田垂钓隐,公行持橐侍鸾回。
流莺似避宫妆靓,黄鹄曾将蜀种来。
二妙赓酬康济手,横舟句好相推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闲适又充满诗意的画面,核心是两位文人雅士在亭台边赏花、交流的悠然场景,同时暗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思考。

前两句像一张照片:一位老翁(可能是作者自己)和两位官员("星台"代指官职)在亭子边赏花,花只开了一半,暗示时间尚早或心境未满。这里既有闲适感,又透露出"我们身份不同"的微妙对比——我在享受清闲,你们还在官场奔波。

三四句是两人的不同选择:作者想辞官回乡钓鱼("归田垂钓隐"是经典隐士形象),而对方("公"指官员)还要带着文书("持橐")回朝廷复命。这里用"鸾"代指皇帝,显得含蓄典雅。

五六句突然转入自然描写:黄莺好像怕被宫妆美人比下去而躲开(用拟人手法暗指官场浮华),黄鹄(一种高洁的鸟)曾从蜀地飞来(可能暗指人才流动)。这两句用鸟的意象,巧妙衔接了前文的归隐与仕途主题。

最后两句是文人间的惺惺相惜:夸对方和自己("二妙")用诗词唱和("赓酬")就能治理天下("康济"是治国安邦的雅称),特别点赞对方"横舟"诗句写得好("推莱"可能是典故,指推崇佳作)。表面是商业互吹,实则表达"诗词比官场更有价值"的文人傲气。

全诗魅力在于:用赏花、钓鱼、飞鸟等日常意象,轻巧地托起"做官还是归隐"的人生选择题。既不直接抱怨官场,也不刻意标榜清高,反而在谈笑间流露真性情。比如"花半开"的留白,"黄鹄"的隐喻,都给人想象空间,正是古典诗"含蓄说大事"的典型手法。

赵汝腾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