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除夕

早眠轻节序,垂老倦精神。
半夜两年梦,孤灯千里身。
钵分新岁饭,衣拂旧时尘。
后饮屠苏者,其如感叹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都门除夕》描绘了一个孤独老人在除夕夜的复杂心境,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

首联"早眠轻节序,垂老倦精神"写老人对节日已无兴致,早早睡下。一个"轻"字道出他对节日热闹的淡漠,"倦"字则透露出身心的疲惫。这种状态很多现代老年人也能感同身受——年纪大了,对过节反而提不起劲。

颔联"半夜两年梦,孤灯千里身"是神来之笔。除夕夜新旧交替,老人半梦半醒间仿佛同时置身两个年头;一盏孤灯照着形单影只的身影,暗示他可能漂泊在外,与亲人相隔千里。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和孤独感,让人联想到现代人在异乡过年的情景。

颈联转到具体生活场景:"钵分新岁饭"写简陋的年夜饭,"衣拂旧时尘"既指衣服上的灰尘,也暗喻挥之不去的往事。两个细节生动展现了老人清贫的生活和怀旧的心绪。

尾联"后饮屠苏者,其如感叹频"最是耐人寻味。古人过年要喝屠苏酒,按习俗年轻人先饮,老人最后。这里老人自嘲是"最后喝屠苏的人",表面是说年纪大,实则暗含"活得比别人久"的苦涩,因此才频频叹息。这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在今天这个老龄化社会里尤其容易引发共鸣。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人坐在灯下喃喃自语,把除夕夜的冷清、衰老的无奈、异乡的孤独、往事的追忆都揉进了短短四十个字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的伤感——不哭不闹,只是轻轻叹息,却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沉淀下的深沉情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