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瘦。□□□□□□酒。□□深,碎蕊残萼都收,归簟枕,谁道栀橐敢就。
月边偏爱惜,冰玉肌肤,应对姮娥共搔首。疑怪得中原,讹道天花,胡尘后、可堪怀旧。且海国、浮沈醉花心,喜近日烽烟,渐消亭候。

现代解析

这首《洞仙歌》看似残缺不全,但依然能感受到一种乱世中的复杂情绪。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意象来理解:

上片开头虽然缺失,但"瘦"字和"酒"字透露出一种憔悴借酒的状态。诗人收拾起凋零的花瓣(碎蕊残萼)回到床榻,却连栀子花这样平常的香气都不敢沾染——这里用"栀橐"(装香料的袋子)的意象,暗示连最微小的享受都成了奢侈。

下片最精彩的是把月亮拟人化:诗人与月中嫦娥互相怜惜,都有一身"冰玉肌肤"却无处安放。接着笔锋突转,提到中原战乱(胡尘),用"讹道天花"暗指战火就像虚假的祥瑞,反衬现实的残酷。"可堪怀旧"四字道尽对和平年代的追忆。

结尾看似豁达:在海边醉卧花丛,为战火渐熄(烽烟渐消)而欣慰。但"浮沉"二字还是暴露了这种喜悦的脆弱性——就像随波逐流的人,所谓的安宁可能只是暂时的假象。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矛盾感:战乱中的人既渴望平静生活(收残花、思旧日),又不敢相信眼前的平静(不敢就香、疑怪天花)。诗人用细腻的感官描写(花香、月色、肌肤触感)来反衬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比直接写战争更让人揪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