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沤歌①
秋⑴天雨滴⑵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⑶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月令)胧⑷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⑸从沤生。
权将沤水类馀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⑹。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⑶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月令)胧⑷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⑸从沤生。
权将沤水类馀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⑹。
现代解析
这首《浮沤歌》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泡(沤)作比喻,生动地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世间万物看似实在,其实都是短暂且相互依存的幻象。
核心意象——水泡的哲学课 诗人观察到:秋雨滴在院中积水上,水泡不断产生又破灭。前一个刚消失,后一个又冒出来,就像我们的人生和欲望,永远在轮回。水泡因雨水而生,被风吹又变回水,本质上水和泡并无区别,只是形态不同——这暗喻一切事物本质相同,只是表象在变化。
水泡的"魔术表演" 水泡表面晶莹剔透,内里却是空的,像会发光的宝珠。水面平静时看似存在,一碰就消失。这种"看似有,实际空"的特性,正是诗人想说的:我们执着的事物(财富、名声等),都像水泡一样虚幻无常。
颠覆常识的启示 常人只知水泡从水产生,却不知水也能由水泡还原。诗人用这个颠倒的视角提醒:我们总认为肉体(五蕴)是真实的"我",其实这个"我"就像水泡,是各种因缘暂时聚合的假象。只有看透这个本质,才能见到生命本来的真相。
现代生活启示录 就像刷短视频时不断更新的内容,或购物节永远买不完的新品,我们追逐的很多事物都是"水泡"。诗人早在千年前就提醒:不必为这些幻象焦虑,看清它们"看似实在实则空"的本质,反而能活得更加清醒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