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野望二首

江南十里九青山,江北无山只野田。
更遣野田无远树,郭熙尽巧若为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高邮地区南北两岸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通过对比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前两句用"江南十里九青山"和"江北无山只野田"形成强烈对比:江南处处是连绵青山,而江北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田野。这种地理差异被诗人敏锐捕捉,用数字"十里九"夸张地表现江南山峦之多,而"只"字则凸显了江北的平坦单调。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江北田野连远方的树木都没有,让擅长画山水的宋代大画家郭熙都犯难——没有山峦树木的平野风光该怎么画呢?这里用画家作比喻,既赞美了郭熙的画技,又反衬出江北景色的独特:看似单调的平野风光,其实蕴含着另一种难以描绘的自然之美。

全诗妙在通过画家视角,把普通田野写得趣味横生。江南的青山固然好看,但江北那一马平川的田野,连大画家都束手无策的"单调",反而成就了另一种令人回味的美。这种对平凡景致的诗意发现,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