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浮山"的奇特山峰,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山景的壮美与神秘。
开头两句写山势:陡峭的岩石和幽深的洞穴依偎着溪流,山水相映,云雾缭绕,整座山仿佛漂浮在水面上。这里用"枕"字形象地写出山与水的亲密关系,"浮"字既点题又制造悬念。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想象:他担心这座"浮山"会随着潮水漂到渤海去,又恍惚觉得它像一艘停泊在仙山的大船。远望山上的帆影与吴楚之地相通,高耸的佛塔几乎要碰到天上的星辰。这些夸张的想象既表现了山的高峻,也暗示了这里可能是通往仙境的入口。
最后两句写人文景观:历代文人留下的题刻与山石一样不朽,长满青苔的石床石壁见证了岁月的流逝。诗人通过"几经秋"的感慨,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让这座山既有自然之美,又充满文化底蕴。
全诗最妙的是"浮"这个主题贯穿始终:山形似浮、担心漂走、如船停泊、高接星斗,最后又归于永恒。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让一座普通的山变得仙气飘飘,充满灵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