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陵庙

黄陵庙前湘水绿,天寒渔郎唱巴曲。
沙棠舟上月苍苍,翠蛟白蜃江茫茫。
似闻清愁五十柱,万里鸿飞枫叶暮。
神鸦翻舞祠门开,珠裳玉袖沾莓苔。
玄猿昼啼薜萝(一作萝薜)影,赤鳞夜去芙蓉冷。
北渚泪痕斑竹纹,南风哀思苍梧云。
山头古桂秋露碧,山下江流岂终极。
荒凉揭车杂杜衡,灵风自吹烟雾旌。
轻帆晚向芳洲(一作渚)泊,聊荐蘋羞奠兰酌。
沅有汜兮湘有沱,洞庭水落生层波,徘徊独咏骚人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陵庙前湘江的秋日景象,充满神秘色彩和哀愁情绪。诗人通过渔夫、神鸦、猿啼等元素,构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江湖世界。

开篇用"湘水绿"与"天寒"形成冷暖对比,渔夫唱着异乡小调,带出漂泊感。沙棠舟、翠蛟白蜃这些意象既写实又奇幻,月光下的江湖显得格外苍茫。中间部分虚实交织:庙里隐约传来琴声,枫叶中的飞鸿,神鸦在长满青苔的祠门飞舞,猿猴在白昼啼叫,鱼鳞在夜晚闪光,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迷离氛围。

"斑竹纹"和"苍梧云"两个典故暗含娥皇女英哭舜的悲剧,为景物注入深沉哀思。结尾处秋露、古桂、江流等意象,突出时间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最后诗人停船采蘋花祭奠,独吟楚辞,既是对屈原的致敬,也抒发了自己面对浩瀚自然时的孤独感。

全诗最大特点是现实与传说交融,每个景物都像蒙着轻纱,既清晰可感又缥缈难捉。诗人用这种朦胧美,表达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以及对逝去美好的追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