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旅途中的场景和心情,语言简单却意境深远。
第一句"霜风策策鼓黄芦"用声音开篇:秋风带着寒意呼呼地吹过,刮得芦苇沙沙作响。"策策"这个拟声词让人仿佛听见风声,"黄芦"点明是深秋时节。这一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立刻把读者带入了萧瑟的秋景中。
第二句"满眼吴江旧去途"写眼前所见:诗人望着熟悉的吴江,这是他曾多次走过的老路。"旧去途"三个字透露出对往事的回忆,暗示这不是第一次走这条路,为下文铺垫。
第三句"梦到月明天阔处"笔锋一转:在疲惫的旅途中,诗人恍惚间梦见了月光皎洁、天空辽阔的景象。这个梦境与现实中的秋风萧瑟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美好时刻的向往。
最后一句"夜深泥宿故城湖"回归现实:夜深了,诗人不得不在湖边古城泥泞的地方过夜。"泥宿"二字生动表现了旅途的艰辛,而"故城湖"又给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历史沧桑感。
整首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拍秋风中的芦苇,再拉远展现江边老路,然后切到诗人的梦境,最后定格在夜宿古城的画面。通过现实与梦境的交织,表达了旅途中的孤寂和对往事的怀念,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漂泊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描写都浸透着情感,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蕴藉的魅力所在。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