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是故乡行次毛子霞归郢

毛生岂是鸱夷子,何事吴山复楚水。
子长二十称壮游,梁鸿《五噫》何年始。
晴川阁上补新图,赤壁矶前吊故垒。
犹忆金台蹑屐过,白眼那顾公卿屣。
此时意气徒干霄,击筑声残悲不止。
卖文卖字知者谁,掉头一旦辞燕市。
负却金箱五岳行,高踪到处畴能比。
余也薄宦鄂王城,竹里花间期共倚。
昨来折柬索新诗,迟君不来真缺事。
忽闻冲暑归并州,极目烟波渺何许。
欲采瑶华未得将,盈盈相望人如咫。
我亦移官向岱东,片帆拟挂秋风里。
别后相思知若何,江云江树愁无已。
万叠峰阴听雪楼,晞发高吟想在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写给另一位朋友毛子霞的送别之作,充满了对友人潇洒人生的赞叹和离别的不舍。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两个人的友情和各自的人生追求。

开头说毛子霞不是那种贪图享乐的人("鸱夷子"指范蠡,这里反用典故),却总在吴楚山水间漂泊。诗人用司马迁20岁壮游天下、梁鸿写《五噫歌》的典故,赞美友人像这些历史名人一样有见识和骨气。

中间部分回忆两人共同的经历:一起登晴川阁作画、到赤壁怀古、在京城不顾权贵白眼。特别提到友人击筑(一种乐器)的豪迈,以及后来卖字画为生的清贫生活,但即便如此,友人依然坚持走遍五岳的志向,这种洒脱无人能及。

诗人说自己在小官任上("鄂王城"指武昌)时,常和友人在竹林花间相约。最近写信要新诗,但友人迟迟不来。突然听说他要冒着酷暑回山西老家("并州"),望着茫茫江水,诗人感到遗憾没能采到仙草("瑶华")相赠。

最后诗人说自己也要调任山东("岱东"指泰山以东),准备乘秋风启程。想到分别后的思念,望着江云江树就发愁。结尾想象友人回到山西听雪楼(毛子霞的书斋名)高声吟诗的样子,表达了对友人潇洒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人生状态的对比:一边是友人自由不羁的漫游生活,一边是诗人自己宦海浮沉的无奈。诗中既有对友人"说走就走"的羡慕,也透露出自己不得不继续官场生涯的怅惘。最后"听雪楼"的想象,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