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顾伯龙邑侯九日感怀

懒把茱萸插满头,年来萧索不堪秋。
飞霜入鬓频临镜,落日惊心独倚楼。
木叶已看辞干尽,菊花空自傍篱幽。
柴门端望白衣使,一对青尊解暮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重阳节时的孤独与感伤,通过日常景物传递出深沉的愁绪。

前两句写诗人懒散的状态:重阳节本应头插茱萸(传统习俗),但他毫无兴致,因为这些年生活冷清,连秋天都显得格外凄凉。"不堪秋"三字,既说秋景萧条,也暗指人生境遇的落寞。

中间四句用四个画面勾勒孤独:照镜子时发现鬓角已染霜白,倚楼远眺却被落日刺痛心扉,树叶落尽只剩光秃枝干,篱边菊花虽美却无人共赏。这些意象都在强调时光流逝、孤独无依的处境。特别是"飞霜入鬓"与"落日惊心"的描写,把无形的衰老感和焦虑感转化为可见的霜雪与刺眼的阳光,让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

最后两句流露出微弱期盼:他站在简陋的柴门前,盼望能有白衣使者(典故指送酒人)带来一壶酒,用这对青色酒杯消解暮年的忧愁。这里"白衣使"的典故用得巧妙,既符合重阳饮酒的传统,又暗示他期待生活中出现转机。不过"解暮愁"的"解"字也透露着愁绪的浓重——连饮酒都只能暂时缓解。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的哀愁。诗人没有痛哭流涕,只是静静观察着镜中白发、窗外落叶,把深沉的情感藏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读者更能体会他那种历经沧桑后的疲惫与孤独。诗中"独""空""惊"等字眼,像暗夜里的萤火,隐隐照亮了他内心的荒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