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香阁诗(有叙)

有兵不若森于庭,发天下若庄于棚。
汗马不若系于营,休兵要待民力生。
平章政事光禄卿,阁下万卷清香凝。
书生香,德生馨,况复爇鼎相熏蒸。
绿烟一缕风度棂,光禄燕寝寝不惊。
蝴蝶飞来窥枕屏,周公入梦话东征。
山甫依稀亦言并,天既反风禾稼登。
告以补衮垂鸿名,杨子进规为座铭。
有客如此真贤卿,有客如此真贤卿。
廪人饱粟,庖人馈鲭,燕昭台上千金轻。
钱唐博士起相庆,有如十八学士登蓬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文人治国场景,核心思想是"以德服人比武力更重要"。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展开:

1. 开篇用三个对比强调治国智慧:士兵列队不如让百姓安居乐业,征发民力不如好好管理农事,战马流汗不如养精蓄锐。核心是说休养生息才能让国家强盛。

2. 中间部分描写文人治国的美好画面:书卷的清香(象征文化)、德行的芬芳(象征品德)、香炉的轻烟(象征雅致),共同构成和谐氛围。连蝴蝶都被吸引,周公(代表礼制)和山甫(代表贤臣)在梦中讨论治国之道,暗示以德治国能带来丰收。

3. 最后用一系列典故赞美这种治国方式:像古代贤臣补衣(象征勤政),像燕昭王重视人才(千金台典故),像唐太宗十八学士(文人治国典范)。说这样的治国者才是真正的贤臣。

全诗魅力在于:
- 把抽象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意象(书香、蝴蝶、梦境)
- 用对比手法突出"文治优于武力"的观点
- 通过宁静的书斋场景暗示天下太平的理想状态
- 结尾连续用典却不显晦涩,反而增强说服力

本质上是在说:好的统治者应该靠文化修养和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赖军事力量,这样自然能国泰民安。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