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的壮阔景象,同时融入了历史兴衰和人生感慨。
开头两句“万山赴海国,众水汇钱塘”,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钱塘江的磅礴气势——群山仿佛奔涌向大海,无数河流在此交汇,形成浩荡的钱塘江潮。
“王气千年歇,湖声八月长”转向历史感慨。曾经的帝王之气早已消散(可能暗指南宋等朝代),但钱塘江的潮声却年复一年,在八月(观潮最佳时节)依旧声势浩大。这里对比了人事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世传浑罔两,天巧亦荒唐”带有讽刺意味。世人流传的种种传说(比如潮神、龙宫等)虚无缥缈,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象(比如钱塘潮)本身就已足够震撼,无需那些荒诞的附会。
最后两句“稍待凉风发,乘槎问彼苍”是诗人的浪漫想象。等秋凉风起时,他要乘着小船(“槎”指木筏,传说可通天河),去追问苍天——或许是对命运的困惑,或许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留下开放式的结尾,引人遐想。
精髓总结:
这首诗以钱塘潮为引子,既赞美自然的壮美,又感慨历史的变迁,同时讽刺了人为的迷信。最后以豪迈的姿态,表达了对天地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大气磅礴,情感深沉,既有写实的力度,又有浪漫的想象。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