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寒冬中赶路的场景,传递出浓重的思乡之情。
开头两句用"霜风"、"枯林"、"旷野"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的冬日景象。寒风呼啸,光秃秃的树林沙沙作响,空旷的原野笼罩着凄冷的色调,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寒冷孤寂的氛围中。
中间四句写旅人的处境和心情。前路漫长艰难,而自己还要继续远行。想到遥远的家乡东吴(今江浙一带),抬头看见归巢的飞鸟都让人羡慕。这里用"归飞翼"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心——连鸟儿都能回家,而人却还要漂泊在外。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溪边的梅花给了旅人一丝慰藉。在万物凋零的冬天,唯有梅花依然开放,就像在寂寞旅途中的一点温暖。这个结尾既写实又含蓄,梅花不仅是眼前景,更象征着希望和坚韧。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寒风、枯林、归鸟、梅花这些具体意象,把冬日行旅的艰辛和思乡的愁绪表现得真切动人。最妙的是在萧索中突然出现的那树梅花,让整首诗在苍凉中透出一丝亮色,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