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骑驴去五泄山拜访朋友骆怀远,一路上又冷又累,但想到朋友在等着自己,又觉得很值得。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前两句写赶路的辛苦:虽然美景就在眼前(百里堤),但路又滑又泥泞,驴子都走得蹄子僵硬了。这里用"胜赏"(美景)和"蹄僵"的对比,突出赶路的不易。
中间四句是重点:寒云之外的溪山在等着客人(拟人手法),我在枫树林西边冒雨雪来见你。虽然当官要束腰带很麻烦(暗指官场束缚),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挥鞭赶驴(表现不服老的精神)。这里"束带"代表官场规矩,"尺箠"是赶驴的鞭子,对比中显出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是美好想象: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骑着驴踏着青苔,把每座山峰都指出来品题(就像给画题字一样)?这既表达了对同游的期待,也展现了文人赏景的雅趣。
全诗妙在:
1. 用赶驴的日常小事写出深厚友情
2. 对官场生活的不耐烦与对自然的热爱形成反差
3. 结尾的想象特别有画面感,把山峰当画作来欣赏
4. 语言朴实但意境优美,就像用白话在聊天,却充满诗意
袁宏道说"何忝少陵"(不输杜甫),是夸这首诗有杜甫写日常生活的真切感,能把普通经历写得既接地气又有深意。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