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野趣的自然世界,同时表达了诗人渴望融入其中却受限于肉体凡胎的矛盾心情。
前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感勾勒出山野景致:深山里隐约可见灵巧的獐鹿("麏"是獐子),寒冷的江面上鸥鸟野鸭纷飞。这里的"隐"和"乱"用得巧妙,既写出动物们的自在状态,又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后两句突然转入内心独白:诗人看着这些自由的生灵,产生了强烈的向往,想和它们一样无拘无束地生活。但最后却无奈地意识到,自己终究是血肉之躯("形骸元土木"),无法真正摆脱人的局限。这种向往自由又受困现实的矛盾心理,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练的文字构建出鲜明的自然画卷 2. 通过动物与人的对比,展现对自由的渴望 3. 最后落点到人类永恒的困境,富有哲理 4. 读来既有画面感,又能引发深思
就像现代人偶尔也想逃离城市、回归自然,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一样,诗中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拉扯,至今依然能打动人心。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