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谯允蹈解青神赴永康学官二首

簿领尘埃地,淹回岁月阑。
青山应有素,去路肯留难。
吏隐宁官冷,心清则体胖。
不嫌时拄笏,三十六峰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谯允蹈的朋友离开青神县,去永康当学官(类似今天的教育官员),诗人写诗送别。全诗用简单的生活道理,表达了对朋友为官处世的赞赏和鼓励。

前四句说:朋友在琐碎的公务中熬了多年,现在终于要离开了。但诗人认为,青山(象征高尚品格)本就不该被埋没,真正的才德之人,前路自然畅通无阻。这里用"青山"比喻朋友的能力和品格,说有能力的人总会有更好的发展。

中间四句是人生建议:做官不必追求热闹显赫,甘于清冷职位反而自在;只要内心纯净,身体都会感到舒坦(古人认为心宽体胖是福气)。最后两句很生动:就算当官时不得不端着官架子(拄笏是官员动作),但心中始终保持着像三十六峰(可能指青神县山水)那样的清高气节。

全诗精髓在于:用山水比喻人的品格,告诉朋友也告诉读者——做官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保持内心的清澈。就像今天我们说"不忘初心",诗人用"心清体胖""三十六峰寒"这样形象的比喻,把做人的道理说得既雅致又明白。

史尧弼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