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曹秋岳侍郎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鸳鸯湖口橹声催,已见名园径尽开",用轻快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湖面上船桨划水的声音催促着前行,远远就能看到侍郎家的园林大门敞开。这里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写,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拜访氛围。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对月客心长水满"说面对明月,作为客人的心情像湖水一样满溢;"观涛诗兴广陵回"则借用了古代文人观潮作诗的典故,表达自己诗兴大发。"曾于牧伯承清荫"是回忆过去受到曹侍郎的关照,"自作樵夫信不才"则是自谦之词,说自己就像个樵夫一样平凡。
最后两句"丝竹东山樽北海,岂期簦笠一趋陪"用典而不晦涩:前句说曹侍郎生活高雅(像东晋谢安那样听音乐、像孔融那样好客),后句说自己没想到能戴着斗笠(普通人的装扮)来作陪,既表达了对主人的敬重,又暗含对自己能参与这种雅集的欣喜。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湖光月色、园林雅集的描写,展现了文人之间的真挚情谊。诗人巧妙地将眼前景、心中情和人生感悟融为一体,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还有对自身境遇的谦逊表达,读来令人感受到古代文人交往的雅致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