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异乡的人在清明时节的孤独与愁苦。
开头两句写清明时节风雨交加,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倍感凄凉。"魂断"二字夸张地表现出内心的痛苦程度,就像灵魂都被风雨打散了一样。
三四句通过"空阶雨滴"和"岔路口奔忙"两个画面,具体描写了游子的困境:听着雨声更添愁绪,在人生岔路上奔波却越走越艰难。
五六句用白居易(白傅)和苏轼(苏公)两位大文豪的典故,说明自己和古人一样思念家乡,就连短暂的春梦也让人感慨万千。这里用名人典故来衬托自己的乡愁,显得更有分量。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在杏花开放的清明时节,诗人自问能不能回乡耕种?抬眼望去,村边的杏花都快凋谢完了。用"落尽几树红"这个画面,既点明时间流逝,又暗示自己归乡无望的遗憾。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通过风雨、杏花等清明特有景物,把一个游子有家难回的苦闷写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归期无望,却还惦记着家乡农事的执着,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