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节前三天(八月十三)的夜晚,诗人受邀赴宴却遇上下雨无月的遗憾场景。
前两句说:明明快到中秋了,本该是美景绵延的好时节,提前约好的赏月宴却落了空。这里用"空奢"二字,透露出主人精心准备却天公不作美的无奈。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当晚情景:月亮似乎故意推迟三天才露面,细雨笼罩着千家万户。站在鼓楼上听见黄昏的号角声,城墙边古老的戍楼里传来断断续续的胡笳声。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朦胧寂寥的秋夜氛围。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赏月不成,但大家把酒言欢、畅叙情谊,反而成就了一场别致的聚会。诗人甚至提议:不如等三天后月圆时,咱们再办个"晚衙宴"(指下班后的聚会)。这里既化解了开头的遗憾,又展现出文人雅士随遇而安的豁达。
全诗妙在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生活常态,写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人情味。通过天气的遗憾反衬出友情的温暖,最后用幽默的"重图宴晚衙"收尾,让人感受到古人对待生活变故的智慧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