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教谕

玲玲琚佩飒天风,三载宫墙教育功。
馆阁名高霄汉表,山川妙入画图中。
云生晓席芙蕖动,日射春盘苜蓿空。
书满却看胜荐剡,未应皓首叹飞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教书先生(柴教谕)的品格与教学生涯,充满敬意和画面感。

首联用"玲玲琚佩"形容先生佩戴的美玉在风中清脆作响,暗示他高洁的品格;"三载宫墙"指他在学宫教书三年,培育人才。这两句像电影开场,先给人物一个气质特写,再交代他的职业身份。

颔联把先生比作高耸入云的楼阁,突出他的名声威望;又把他所在的教学环境比作山水画,说明他身处雅致之地。这里用空间的高低对比(高空楼阁与地面山水),展现人物的精神高度。

颈联转入日常教学场景:清晨席垫上摆着莲花纹饰的文具(芙蕖指莲花),正午阳光照在简陋的饭菜(苜蓿是廉价蔬菜)上。通过"晓席"和"春盘"两个生活细节,既表现先生清廉自守,又暗含"桃李满天下"的寓意——莲花象征高洁,空盘子暗示他倾囊相授。

尾联说先生满腹诗书却依然勤奋("书满却看"),虽然白发苍苍但不像飘飞的蓬草般颓唐。最后用"飞蓬"这个意象的反衬,突出这位老教师虽年迈却精神抖擞的形象,比直接赞美更有力量。

全诗妙在: 1. 用佩玉、楼阁等物象比喻品格,避免说教 2. 晨课、午饭等生活场景真实可感 3. 结尾用飘蓬反衬,留下深刻印象 就像现在给敬爱的老师写颁奖词,不说"无私奉献"这种套话,而是描写他批作业的眼镜、用了多年的茶杯,反而更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