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二

野步凭虚迥,冈行出险迟。
水深曾渡处,云暗欲归时。
吏仆真怜汝,行藏合问谁。
我生疏散甚,聊此共驱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元节(鬼节)去陵墓祭拜时遇到下雨的情景,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

前两句写行走的艰难:诗人在野外漫步,四周空旷遥远;走在山冈上,因为路险而走得很慢。这里通过"虚迥"(空旷遥远)和"出险迟"(因险而慢)的对比,突出了路途的不易。

中间四句写途中见闻和感慨:曾经渡过深水的地方现在水位更高了,天色渐暗乌云密布该回家了。随行的仆人们确实很辛苦,但人生该何去何从又该问谁呢?这里"水深"、"云暗"既是实景描写,也暗喻人生道路的艰难;而"行藏"(进退)的疑问,则流露出对人生方向的迷茫。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宽慰:我生性散漫自由惯了,姑且就这样与仆人们一起冒雨前行吧。"疏散甚"(很散漫)表现出诗人随遇而安的性格,"聊此共驱驰"(姑且一起赶路)则显示出在困境中的豁达态度。

全诗通过雨中赶路的具体场景,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困惑,最终以洒脱的态度面对困难。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巧妙结合,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让读者在感受雨中路途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生的况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