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三十二景诗(录十六首) 其十四 虚籁堂

结茆空山中,冥心契元寂。
时闻虚籁生,复闻虚籁息。
倦开齐物篇,高枕青山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山隐居时的宁静生活,表达了与自然合一的超脱心境。

前两句"结茆空山中,冥心契元寂"是说诗人在深山里搭了间茅草屋,内心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寂静。这里的"冥心契元寂"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心灵与自然达到了完美共鸣的状态。

中间两句"时闻虚籁生,复闻虚籁息"描写了山中的天籁之音。这里的"虚籁"不是真实的声音,而是指心灵感受到的自然韵律,时而似有,时而又归于寂静。这种若有若无的声音体验,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

最后两句"倦开齐物篇,高枕青山色"最有意思。诗人读《庄子·齐物论》读累了(古人隐居常读道家经典),干脆把书一扔,直接枕着青山入眠。这里的"青山色"被拟人化了,仿佛成了诗人的枕头,这个意象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生活场景(搭茅屋、听风声、读书、睡觉)展现深刻的隐居体验 2. 把抽象的心灵感受("冥心契元寂")转化为可感知的自然意象 3. 最后枕着青山睡觉的画面,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写得亲密无间,充满童趣

诗人没有刻意说理,而是通过日常细节,自然流露出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这种将哲理融入生活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