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晋元帝)的荒废庙宇,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前两句写庙宇现状:青山脚下,破败的皇帝庙和僧人做邻居,折断的箭头、残缺的碑文都蒙着厚厚的灰尘。这里用"断镞残碑"这些战争遗迹,暗示晋元帝当年建立东晋的艰难。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当年晋元帝南渡建立东晋("紫盖"指帝王车驾),顺应了天意保住半壁江山;可如今庙里空荡荡的,只能让人想起洛阳的繁华春光。夜晚没有月光照亮精美的门窗,秋风吹开殿门,里面早已没有帝王身影。
最后两句最动人:皇帝当年用过的弓箭宝剑不知流落何方,唯有石雕麒麟年年春天还会长出青苔。这个"春绿上麒麟"的细节特别生动,用自然界的生机反衬人事的凋零,说明再辉煌的功业也敌不过时间流逝。
全诗妙在不说破感慨,只是用"断镞""空忆""无月"这些意象层层渲染,最后用石麒麟长苔藓的画面收尾,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沧海桑田的意味。这种含蓄的写法,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