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水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前两句"几领笙歌来赏胜,为怜山水每忘归"写诗人常常带着音乐和朋友们来欣赏山水美景,因为太喜爱这里的景色,每次都舍不得离开。这里的"笙歌"代表欢乐的聚会,"忘归"则生动表现了山水之美对人的吸引力。
后两句"洞中时与林僧语,不信红尘有是非"写诗人在山洞里与林中僧人交谈,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本不相信红尘俗世中那些是是非非的存在。"洞中"和"林僧"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氛围,"不信红尘有是非"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弃。
整首诗通过"笙歌"与"林僧"、"赏胜"与"忘归"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向往自然生活的理想。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闲适与超脱。
裴大亮
裴大亮,曾以大理寺丞知长兴县(清同治《长兴县志》卷一九)。仁宗皇祐中知商州(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二一)。至和间知建宁府(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五)。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