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给何梦华的,作于某个戊午年。诗中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首句“却因风木常多病”,意味着诗人常常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而生病。这里的“风木”可以理解为对远离的亲人或故人的思念,如同风吹过树木,牵动人心。诗人因此常常感到身体不适,以此来比喻内心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第二句“不为清狂始咏诗”,意思是诗人并不是因为想表现狂放不羁才开始写诗的。这里的“清狂”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诗人强调自己写诗是因为内心情感的驱动,而非为了张扬个性或标新立异。
第三句“一种闲情谁解得”,诗人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感情,即这种闲适的情怀,真能理解的人并不多。这里“闲情”指的是诗人内心那份闲适和从容,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但这种态度并不为许多人所理解。
最后一句“夕阳林外读残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苍凉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站在林外,读着残破的碑文。这既是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也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诗人通过这种画面,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写思念亲友、超然生活、历史反思等,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