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起遣信邀刘校书久不至口占相调 其二

不见当年刘采春,春花秋月总伤神。
金阊亭下千株柳,镇日长条折赠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邀请朋友刘校书来相聚,但对方迟迟不来,于是用诗来调侃他。

前两句"不见当年刘采春,春花秋月总伤神":
- 用"刘采春"代指刘校书,说好久不见他了
- 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但因为见不到朋友,反而让人伤感

后两句"金阊亭下千株柳,镇日长条折赠人":
- 金阊亭是苏州著名景点,那里有很多柳树
- 作者整天在那里折柳枝想送给朋友(古人常用折柳表示挽留或思念)
- 但朋友一直不来,柳枝都白折了

整首诗用轻松幽默的语气表达思念:
1. 把朋友比作古代名人,显得亲切
2. 用美景反衬思念之情
3. 最后用"整天折柳枝却送不出去"这个夸张的画面来调侃朋友迟到
4. 看似抱怨,实则透露出真挚的友情

这种把深情藏在玩笑里的写法,既避免了矫情,又让情感表达得更自然动人,展现了古人交友的雅致情趣。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