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溪边的宁静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
开头两句写景:山头的孤云已经消散,低洼的池塘被绿水环绕。这里用"孤云断"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而"绿水周"则展现了一幅静谧的水景。
中间四句通过几个生动的自然意象来表现秋夜的寂寥:萤火虫的光亮不会欺骗黑夜(意思是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但确实存在),草丛里的虫鸣仿佛在为秋天悲伤。早归的大雁排着队飞过,返航的小船在水上轻轻漂流。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安静而略带忧伤的秋夜氛围。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萱草(古人认为可以忘忧的草)和其他植物一起凋零,哪里才是能真正忘记忧愁的地方呢?这里表达了诗人想要排解忧愁却无处可寻的无奈。
整首诗用简单自然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人在秋天常有的淡淡哀愁。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多么忧愁,而是通过描写云、水、萤火虫、虫鸣、大雁、小船等景物,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诗歌显得含蓄而富有韵味。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