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无奈。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两种生活的对比:
1. 前四句写理想生活状态:
- "学得浮云往复还":想像云一样自由来去
- "里中不出孰追攀":住在村里没人打扰
- "九秋自与物情乐":一年四季享受自然乐趣
- "一日须教我辈闲":每天都能悠闲自在
2. 后四句写现实困境:
- "敢料都城有诗句":没想到在城里还要写应酬诗
- "故应魂梦在山间":做梦都想回到山里
- "今朝车上瓶无分":今天车上连酒都没有(暗示穷困)
- "更可怜哉我阻艰":最可怜的是现实处处受阻
诗人用云的自由反衬自己的束缚,用山居的快乐对比都城的烦扰。最后两句尤其直白,说自己穷得连酒都喝不上,现实处处碰壁。全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对比道出了古今打工人共同的烦恼:向往自由却不得不为生活奔波。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