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溪绕茅堂山绕溪,溪山深处是真栖。
山人若问西来意,云自高飞鸟自啼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山居画面,传递出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用"溪绕茅堂""山绕溪"的循环描写,像镜头由近推远,展现出一个被山水环抱的隐居之所。"真栖"二字点明这才是人应该居住的理想环境——远离喧嚣,与自然融为一体。

后两句通过问答形式揭示哲理:当有人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时,诗人用"云自高飞鸟自啼"作答。这个回答妙在不说大道理,而是用自然现象作比喻——云和鸟都是按照本性自由活动,人活着也该这样顺应天性,不必刻意追求什么。就像云不会纠结为什么飘动,鸟不会思考为什么鸣叫,人也不必过分在意世俗眼光。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强,溪、山、茅堂构成水墨画般的意境
2. 用最朴实的自然现象(云、鸟)讲透人生哲理
3. "绕"字的重复使用形成回环韵律,读来朗朗上口
4. 传递出一种"做自己"的生活智慧,对现代人仍有启发意义

这种将深刻道理藏在简单景物中的写法,正是中国传统诗歌"言浅意深"的典型表现。

释慧日

释慧日,曾为天宁寺主持。高宗建炎初避地麻溪山二十馀年(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一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