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高楼赏月的宁静夜晚,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开头两句"此地殊空阔,高楼更上层"直接带我们进入场景:这里视野开阔,诗人登上更高的楼层。就像我们登上山顶或高楼时,突然觉得天地变大了的感觉。
"天孤一轮月,星散万家灯"是最精彩的两句。天上只有一轮明月,地上却散落着千万家灯火。这里用"孤"形容月亮,用"散"形容灯火,形成鲜明对比。就像拍照时聚焦月亮,背景是城市的点点灯光,既孤独又热闹。
"稍觉浮尘敛,俄看浊水澄"写心境变化。站得高了,喧嚣的尘埃渐渐沉淀,浑浊的水面也变得清澈。这不仅是写实景,更暗示内心的烦扰慢慢平静下来。
最后两句"夜凉人不寐,好景惜凭陵"点明主题。凉快的夜晚让人舍不得睡,想要好好珍惜这美景。"凭陵"就是靠着栏杆的意思,诗人倚栏远眺,沉浸在这难得的宁静时刻。
整首诗像一张夜景照片:高处独坐的人,头顶明月,脚下万家灯火,内心从烦躁到平静。它告诉我们,有时候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能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这种登高望远的体验,古今相通,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