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简单的生活画面,道出了对故人重逢的期待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开头"人见何郎新来瘦"像一张特写镜头,让人一眼就看到主人公消瘦的模样。这里用"何郎"代指友人王鼎玉,既亲切又带着文人间的雅致。接着"不见天寒翠袖"笔锋一转,说人们只看到他消瘦,却没注意到天冷时他衣衫单薄——这一冷一热的对比,悄悄透露出对友人心疼的关怀。
"绣被熏香透"突然跳转到另一个温馨场景:熏香的绣被。这个细节特别有生活气息,可能是回忆从前相聚时的温暖,也可能是想象对方现在的生活。最后"几时却似鸳鸯旧"直接点明心事:什么时候才能像从前那样亲密无间呢?"鸳鸯"的比喻既指友情深厚,又带着恋人般的依恋感。
全词像朋友间的悄悄话,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画面都戳中人心。从"消瘦"到"天寒",从"绣被"到"鸳鸯",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对老友的牵挂,以及渴望重聚的淡淡忧伤。最妙的是明明在"戏"友人(开玩笑),字里行间却都是真挚的情谊,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