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五十二

人生一百年,佛说十二部。
慈悲如野鹿,瞋忿(一作怒)似家狗。
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
欲伏猕猴心,须听狮子吼。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比喻,讲了一个关于人性修行的道理。

前四句把人生比作百年光阴,说佛法有十二类经典("十二部"指佛经分类)。接着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慈悲心像野鹿一样自由灵动,但愤怒情绪却像看家狗一样赖着不走。这里"家狗"代表我们心里那些暴躁、记仇的坏脾气,赶都赶不走;而"野鹿"般的善良本性反而容易流失。

后四句给出解决方法:想要降服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浮躁心思("猕猴心"指心神不定),就得听"狮子吼"——这里借用佛教术语,指能让人警醒的佛法教诲,就像狮吼能震慑百兽一样,佛法能镇住我们内心的混乱。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家狗、野鹿这些日常动物作比,把抽象的人性讲得活灵活现
2. 承认坏脾气难改("趁不去")、善心易失("好走")的真实人性
3. 最后给出实际建议——通过修行来驯服内心,就像驯兽师驯服动物

本质上是在说:人都有善变的天性和顽固的缺点,但可以通过学习智慧来管理自己。这种用生活化比喻讲深刻道理的方式,让佛教思想变得特别接地气。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