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诗十首 其五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昼居不踰阈,夜行常秉烛。
气如含露(一作雾)兰,心如贯霜竹。
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
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
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昼居不踰阈,夜行常秉烛。
气如含露(一作雾)兰,心如贯霜竹。
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
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
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美丽又有才德的女子,却因为无人引荐而孤独终老的故事。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位容貌和品德都像美玉一样的姑娘。她白天不出门,晚上出门也总是拿着蜡烛,说明她非常守规矩。她的气质像带着露水的兰花一样清新,内心像经霜的竹子一样坚韧。这样的女子本该成为皇帝的妃子,却只能孤独地生活。
接下来揭示了原因:因为没有媒人推荐,错过了选妃的年龄(三六指十八岁)。当她年老时望向皇宫,发现那里早已换了人。这时邯郸(古代出美女的地方)进献了一位歌女,因为会唱讨皇帝欢心的曲子,整个家族都得到了荣华富贵。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个命运截然不同的女子:一个德才兼备却无人赏识,一个靠才艺取悦君王就飞黄腾达。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女子命运完全取决于机遇和他人赏识的现实,也暗含了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讽刺。诗中"谁在黄金屋"的疑问,更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观念的深刻质疑。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