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生写竹①
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
青衿三尺强,对客莹如玉。
颇亦好清事,揖我求写竹。
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
怜渠意甚勤,聊为扫新绿。
生能会我心,进益必宜笃。
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
青衿三尺强,对客莹如玉。
颇亦好清事,揖我求写竹。
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
怜渠意甚勤,聊为扫新绿。
生能会我心,进益必宜笃。
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张生的年轻人请作者画竹子的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物形象:张生虽然年纪小("弱龄"),但气质出众("骨气拔俗"),穿着整洁的青衫("青衿三尺强"),待人接物像玉一样温润("对客莹如玉")。他特别喜爱高雅艺术("好清事"),恭敬地求作者画竹。
2. 创作情景:作者当时正为生活琐事烦恼("困尘途""怀抱烦燠"),很久没碰笔墨("砚破笔已秃"),但被张生的真诚打动("怜渠意甚勤"),还是提笔画了清新翠竹("扫新绿")。这里的"扫"字用得生动,像用扫帚挥洒颜料一样潇洒。
3. 长辈期许:最后四句是人生指导,作者说如果张生能懂他画中的心意("会我心"),就该在学业上更加用功("进益宜笃")。用《诗经》"淇澳"典故,暗示要像打磨玉器一样("切磋琢磨")不断精进。
全诗妙在把日常小事写得意味深长:一个求画场景,既展现了年轻人的好学精神,又流露长辈的关怀,最后升华到对治学态度的思考。画竹不仅是艺术行为,更成为精神传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