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长史筝伎篇
君不闻秦筝多慢声,平台女儿新长成。
家本邯郸行步好,生年十三指爪清。
安得此双弦索手,那能独酌高阳酒。
正值倾囊无俸钱,将来换马还肯否。
自从解赠同心结,不惜樽前香腕折。
几回玉柱雁池飞,春愁散作梁园雪。
合就罗敷陌上桑,含颦一啭发中堂。
遥知华发王门客,纵是风流也断肠。
家本邯郸行步好,生年十三指爪清。
安得此双弦索手,那能独酌高阳酒。
正值倾囊无俸钱,将来换马还肯否。
自从解赠同心结,不惜樽前香腕折。
几回玉柱雁池飞,春愁散作梁园雪。
合就罗敷陌上桑,含颦一啭发中堂。
遥知华发王门客,纵是风流也断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弹筝少女的故事,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她的才艺与命运。
开头用"秦筝慢声"点出少女弹奏的乐器特色,说她刚长大成人,来自邯郸(古代出美女的地方),走路姿态优美。十三岁就练就了灵巧的指法,能弹出清亮的音色。这里用"指爪清"这个细节,让人仿佛看到少女纤细的手指在琴弦上飞舞。
中间部分转到诗人的感叹:这么会弹琴的手,怎么能只用来端酒杯呢?但现实很无奈——诗人没钱,甚至想用琴换马(暗示生活窘迫)。接着用"同心结"这个爱情信物,带出少女为爱情付出的决心,她不惜在酒宴上拼命弹奏,把手腕都弹累了。"雁池飞""梁园雪"这些意象,把琴声比作飞翔的雁群和飘散的雪花,既写琴技高超,又暗含春愁。
最后用"罗敷采桑"的典故(古代美女故事),写少女皱眉弹琴的模样。最打动人心的结尾:就算是最风流的贵族听众,听到她华发(可能指早生白发)时也会心碎。这里突然揭示少女可能未老先衰,让前面所有关于才艺的描写都蒙上了悲情色彩。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指爪清""香腕折"等身体细节,让抽象的琴技变得可视可感
2. 从才艺展示突然转折到命运叹息,形成情感落差
3. 最后"华发"二字如当头一棒,让读者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不是单纯的才艺赞美,而是一个关于天赋被现实磨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