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业师陈翔翰先生以庚子十二月朔日讳于今三年矣。秋夜沈沈,怆然旧意,百端交集,作感旧三章 其一

樗材法檃栝,拳曲无旧痕。百川学大海,巨细同一源。

浮交昔已薄,所负在师门。师门忽代谢,三载殊凉温。

閒庭闭白日,重级生軿轩。素怀远莫致,怆恍思旧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学生对已故恩师的深情追忆。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三年来的思念与愧疚。

开篇用树木作比喻:自己像不成材的樗木,经过老师(檃栝指矫正木材的工具)的精心雕琢才初具形状。就像千万条河流终将汇入大海,老师的教诲是自己成长的源泉。这里暗含对老师培育之恩的感激。

中间转为自责:过去疏于与人交往("浮交昔已薄"),但最愧疚的是辜负了师门期望。老师突然离世后,三年间人情冷暖变化,让人感慨。庭院台阶这些日常景物依旧,却再也见不到老师的身影。

结尾最动人:诗人深夜独坐,那些未能实现的抱负("素怀远莫致")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一起涌上心头,化作无尽的怅惘。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含情,通过日常细节的对比,把"物是人非"的悲痛写得格外真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