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郑潜曜

愿以身代母,书焚上彻天。
若非神许我,未必字依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郑潜曜的人对母亲极致的孝心。他用最直白的方式打动了上天。

前两句"愿以身代母,书焚上彻天"是说:他愿意用自己的命换母亲的命,把写有这个愿望的纸条烧给上天。这里用"彻天"形容纸条的烟直冲云霄,强调他的诚意直达神明耳中。

后两句"若非神许我,未必字依然"是点睛之笔:要不是神明同意了他的请求(让母亲活下来),现在这张纸条上的字恐怕早就消失了。这里藏着个巧妙的设计——纸条烧掉后字迹本应消失,但母亲病愈证明神明收到了他的心意,所以"字依然"其实是说他的孝心被神明永远记住了。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质朴的信念感:不需要复杂仪式,孝子的真心就是最强大的沟通密码。直到今天,这种"用最简单方式表达最深刻感情"的真诚,依然能直击人心。

林同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