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赠盛君时饮朝天宫道院(袁宏道评曰:俨尔身游)

长安道院一牵裳,司马筵中再举觞。
柿叶学书才不短,杏花插鬓意何长。
药沈绿醑家厨酿,霜折红蕉道观房。
坐里黄冠三两辈,醉来相与说先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道观里与友人饮酒聊天的闲适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怀旧情绪。

前两句写的是聚会地点和饮酒场景:在长安的道观里,大家随意地拉着衣角坐下;在司马(可能指主人)的酒席上再次举杯畅饮。这里"牵裳"的随意动作和"举觞"的热闹场面,立刻让读者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几个生动的细节展现聚会的趣味:用柿叶练字显示主人书法造诣,杏花插在鬓角体现文人雅致;家酿的药酒泛着绿色,道观里红蕉被霜打折。这些看似随意的细节,既展现了文人生活的闲情逸致,又透露出季节特征(霜折红蕉暗示深秋)。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几个戴黄冠的道士喝醉后,开始追忆先皇往事。这个结尾突然给闲适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深沉,让人联想到这些文人可能是在借酒消愁,通过回忆往昔来排解对现实的不满。

全诗妙在将文人雅集、道观清修和家宴欢饮融为一体,最后用"说先皇"轻轻一点,让整首诗的意境顿时深远起来。看似写饮酒作乐,实则可能暗含对时局的感慨,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闲适其表,忧愤其中"的写作特点。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