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

句曲山中古洞天,金堂玉室地相连。
方当蘧子知非日,已过茅君得道年(清高龙光乾隆《镇江府志》卷五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的神秘与仙气,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句曲山中古洞天,金堂玉室地相连"像一幅山水画:在蜿蜒的茅山(句曲山)中,古老的洞天福地与金碧辉煌的仙家殿宇相互映衬。"金堂玉室"的奢华与"古洞天"的幽深形成对比,既展现道教圣地的庄严,又暗含修仙之地的超脱。

后两句"方当蘧子知非日,已过茅君得道年"运用典故却很生活化:当普通人(蘧子)还在为过错懊悔时,茅君(茅山祖师)早已修炼成仙。这里用两种人生状态的对比,暗示修道可以超越凡俗烦恼。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画面和对比,让读者自己体会修仙的玄妙和时间的永恒感。

全诗短短四句,既有实景描写,又有哲理思考,把一座道教名山写得既真实又空灵。普通人读来,既能想象茅山的景色,又能感受到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这正是古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滕宗谅

滕宗谅一般指滕子京。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右)。在岳州做过太守。他做太守时,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