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唐代大文豪韩愈因劝谏皇帝不要迷信佛教而被贬官的故事,用风雪中的艰难旅途来比喻他正直敢言却遭遇打击的人生境遇。
前四句说的是背景:当时唐朝皇帝迷信佛教,把佛骨迎进皇宫供奉。韩愈忠心进谏反对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结果触怒皇帝,被贬到偏远潮湿、有鳄鱼出没的潮州(今广东潮州)。
中间两句用"雪寒蓝桥"的意象描写韩愈被贬路上的艰辛:天寒地冻的蓝关(今陕西蓝田)雪路上,马车艰难前行,随行的儿女都在哭泣。这里的风雪既是真实天气,也象征着政治环境的严酷。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虽然现在遭受困苦,但这只是暂时的。可想到要被贬到遥远的南海(指潮州),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连吃顿安稳早饭都成了奢望。这里既表达了对韩愈遭遇的同情,也暗含对他坚持正义的敬佩。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通过"迎佛骨""雪寒路""南海朝食"这些具体画面,把一个古代清官因直言进谏而遭贬的经典故事生动呈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正直之士在权势面前的无奈,以及风雪路上的人性温度。
方凤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