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秦淮晚眺》是一首描写秦淮河畔夜晚景色的诗。首先,诗人描绘了赤栏桥下的景色,虽然河面宽广,但不见潮水涌动,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远处的火光与稀疏的鼓声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使得诗人的心情开始沉淀下来,沉浸在这宁静而神秘的夜晚。
接着,诗人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空的景色。星星与月亮点缀在夜空中,照亮了黑暗。诗人又用“断云”来形容飘散的云朵,这些云朵似乎跟随着夜晚的风,逐渐远去。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然后,诗人通过描写鼓角声和山川景象,将时间从夜晚带回到秋天。严城的鼓角声透露出秋天的气息,而山川则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诗人用“王气终”来形容古都的繁华不再,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并不惊讶自己长时间的凝视,因为这种景色让他想起了许多往事和思绪。他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情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总的来说,《秦淮晚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它用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历史的沧桑。同时,诗人的情感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