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白头公

红湿胭脂露未收,曾烧银烛照风流。
不堪狼籍春残后,愁得幽禽也白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海棠凋零的伤感画面,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时光易逝的哀愁。

前两句"红湿胭脂露未收,曾烧银烛照风流"用鲜艳的意象展现海棠盛放时的美丽:沾着露水的海棠红得像胭脂,曾经在烛光映照下风姿绰约。这里"烧银烛"暗用古人秉烛赏花的典故,暗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后两句笔锋一转:"不堪狼籍春残后,愁得幽禽也白头"。写海棠凋零后的凄凉景象,连栖息在花间的白头翁鸟("幽禽")都愁白了头。这里用拟人手法,借鸟儿的"白头"巧妙点题,既写实(白头翁鸟本有白羽),又夸张地表现了春逝之悲。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自然景物拟人化,通过海棠由盛转衰的变化,白头翁的"愁",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这种情感不直接抒发,而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层层渲染自然流露,正是古典诗词含蓄蕴藉的典型表现手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