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悫公家居所临阁帖芝仙观察以一纸见贻感旧赋谢

瘴云六月山煁烘,我初谒公沧海东。
茅檐竹椽拄刀戟,台飓夜捲如飞蓬⑴。
其秋把晤榕叶底,坐叹铸错哀藏弓(时争台狱,不得直。)。
湘江一卧遂契阔,闻鼙又见边烽红。
峭帆微服炮满耳,年时手障鲲身雄。
山川百战付竖子,天胡此醉神其恫?
陔除弄笔累千纸,敛抑奇崛何冲融。
左书彭画足正气,鼎足晤对江楼中。
赋诗报君愧衰惫,努力忠孝承门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与杨勇悫公(一位值得尊敬的官员)交往的往事,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回忆初次见面: 作者在炎热的六月,冒着瘴气去拜访杨勇悫公。杨公的住所简陋,茅草屋顶,竹制的椽子,却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夜晚台风来袭,房屋在风中摇曳,像飞蓬一样,但杨公却镇定自若。

2. 回忆再次见面: 秋天,作者和杨公在榕树下见面,杨公感叹时局艰难,像藏起了弓箭一样无法施展抱负。后来杨公去了湘江,作者听说他又去了边疆,在战火中指挥战斗,英勇无畏。

3. 表达敬佩和怀念: 作者称赞杨公的书法和绘画,认为他的作品充满了正气,可以和历史上的名家相媲美。最后,作者写诗表达对杨公的敬意,并勉励自己要像杨公一样忠孝传家。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真挚的情感: 作者对杨公的敬佩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感动。
* 生动的描写: 作者用“瘴云六月”、“茅檐竹椽”、“台飓夜捲”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对比的手法: 作者将杨公的简陋住所和他的高尚品格进行对比,突出了杨公的坚毅和正直。
* 用典的巧妙: 作者用“藏弓”比喻杨公无法施展抱负,用“左书彭画”比喻杨公的艺术成就,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的怀人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一位正直、勇敢、有才华的官员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