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月

秋江月月在,秋江如可掇。
秦时曾照玉龙堆,汉世常穿金凤阙。
凤阙清辉映画楼,风生洲渚锦帆秋。
白云一去迷前浦,江水东回逐月流。
月光一何皎,客愁一何悄。
玉盘灭没波盈盈,彩袖飘摇苏小小。
扬子江头见月光,华堂宝烛夺辉煌。
鱼龙寂寞金波冷,乌鹊依微玉树凉。
濯濯芙蓉双蒂断,怯怯鸳鸯比翼狂。
比翼鸳鸯自成匹,独眠孤妇不胜泣。
春去秋来恨几时,月圆月缺嗟何及。
锦帐萧条可奈秋,惜芳人倚木兰舟。
金闺草阁还同照,纨扇蛾眉一样愁。
几度霜寒听暮笳,况堪羌笛《落梅花》。
江城大地三千里,江月斜悬四五家。
良人几戍交河北,妾梦空惊海上槎。
海上槎,叹秋月。
任尔团团比玉容,胡不双双对玄发?千门万户竟能为,七
宝三窟望空绝。
姮娥既老不嫁人,吴公持斧何时歇?徒有无情桂树香,不
见多心连理结。
以兹感叹减朱妍,谁分轻鬟衬绕蝉。
翡翠楼前钩独上,珊瑚案上镜虚悬。
拚无药物能奔托,拚无服食可神仙。
东家流水西家挹,南陌栽花北陌搴。
晓漏铜楼鸡欲歇,此时不见秋江月。
秋江月落影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人生百年难百岁,何处双心共一心。
双心双意徒为尔,愿逐流光赴蒙汜。
蒙汜虽沉犹有回,独无故人可重来。
思君不见怜秋月,化作朝云暮雨台。

现代解析

这首《秋江月》以秋夜江月为背景,通过月光串联起时空变换和人生感慨,展现了深沉的相思与孤独。全诗可分为四个层次:

1. 月光穿越时空的永恒感 开头用"秦时曾照""汉世常穿"写月亮跨越古今,照过边关玉龙堆和皇宫金凤阙,暗示月光见证过无数历史兴衰。这种时间纵深感让普通的江月立刻有了厚重感。

2. 由景入情的愁绪转折 中间部分画面感极强:波光粼粼的江面("波盈盈"),传说中的歌女苏小小彩袖飘摇,富贵人家的烛光与月光争辉。但突然笔锋一转,用"鱼龙寂寞""乌鹊依微"的冷清景象,带出热闹背后的孤独感。

3. 聚焦思妇的孤独 通过对比"比翼鸳鸯"和"独眠孤妇",直接点题。用"纨扇蛾眉一样愁"这样具象的比喻,把抽象愁绪变得可视。思妇听到的羌笛《落梅花》曲,更添边塞悲凉色彩。

4. 人生哲理的升华 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发出"人生百年难百岁"的感叹。用神话中的姮娥(嫦娥)不嫁、吴刚砍树等典故,暗喻人生难圆满。结尾"朝云暮雨"化用巫山神女典故,把相思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守望。

全诗最妙处在于: - 用月光作线索,把历史、自然、人生巧妙编织 - 每段都有鲜明画面,如"珊瑚案上镜虚悬"这样充满电影感的细节 - 情感层层递进,从写景到抒情再到哲理思考 - 善用对比手法(古今对比、热闹与孤独对比、神话与现实对比)

普通人读这首诗,最容易被触动的是那种"古今共此明月,而人生短暂"的共鸣,以及"明明万家灯火,为何我独孤单"的现代式孤独感。诗人把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思念,写得既唯美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