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表面繁华热闹、实则暗藏忧患的社会场景,充满讽刺和无奈。
上片开头用"秉烛夜游"的典故,写人们抓紧时间享乐。"两便星"可能指牛郎织女星,暗示这种享乐带着几分虚幻。接着用"滔滔车马"形容街市热闹,但"九河流"的比喻又暗示这种繁华像洪水一样来势汹汹、难以控制。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耳朵里听着歌功颂德的太平曲调,眼睛却望着北方未收复的失地("炎兴"可能指南宋年号,"未复州"指沦陷区),揭露了虚假的太平景象。
下片写被迫强颜欢笑的窘境。"闻鼓吹,强欢讴"写不得不配合着音乐勉强唱歌,"被人嗺送作遨头"(遨头指领头游玩的人)更说明这种欢乐是被人驱使的表演。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谁能扫清这弥漫社会的污浊风气("妖氛"),让人间真正获得快活呢?"却与"二字尤其耐人寻味,仿佛在说现在的所谓"快活"其实都是假象。
全词像一组蒙太奇镜头:闪烁的烛光、川流的车马、热闹的乐曲,最后定格在北方失地的画面上。作者用热闹反衬忧虑,用享乐对照责任,揭示了南宋偏安时期知识分子内心的痛苦——明知国家危难,却不得不参与这场全民表演式的狂欢。这种"带着笑脸的悲哀",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