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升之

少小负奇气,唾视豪侠流。
腰悬苍龙剑,未肯干王侯。
挟策游京师,天子忽见收。
濩落风尘中,倾盖罕相投。
逢君东华省,金兰结绸缪。
陈义比皋契,摛词狎曹刘。
虚名附骥尾,隐然横九州。
中路忽分散,风波起离忧。
天南瘴疠地,鬓发各已秋。
黄鹄畏弹射,苍鹰耻随韝。
买田西郭门,将以备瀡滫。
年饥水瀰漫,鸿雁不自谋。
郁郁斗釜间,抚膺发长讴。
借问五湖水,何处容吾钩。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侠客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中年危机"。

开篇像热血漫画:主人公年轻时觉得自己是天才(少小负奇气),看不起那些土豪侠客(唾视豪侠流),腰间挂着宝剑耍帅(腰悬苍龙剑),但清高得连皇帝都不屑巴结(未肯干王侯)。结果进京赶考被现实打脸,虽然被皇帝看中(天子忽见收),但混在官场里特别孤独(倾盖罕相投),直到遇见知己朱升之。

中间这段像职场剧:他和好兄弟在机关单位(东华省)组成黄金搭档,自比上古贤臣(皋契),写公文都能写出曹植、刘桢的水平。靠着兄弟提携(附骥尾),名声传遍全国。但好景不长,兄弟突然被调去南方(天南瘴疠地),两人头发都熬白了。

最后变成田园求生节目:主人公像被职场PUA的社畜(黄鹄畏弹射),又像被驯服的猎鹰觉得丢脸(苍鹰耻随韝)。想回老家种田养老(买田西郭门),结果遇到水灾连饭都吃不上(年饥水瀰漫)。最后对着太湖喊:这世界还有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全诗用三个反差制造张力:
1. 少年傲气 vs 中年落魄
2. 职场得意 vs 兄弟离散
3. 归隐梦想 vs 自然灾害

最扎心的是"鸿雁不自谋"这句——连大雁都知道找活路,我这个聪明人反而混得饭都吃不上。这不就是现代人常说的"读那么多书,还不如早点买房"的古代版吗?

诗人用武侠片开头,职场片展开,最后变成灾难片结尾,把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写得特别有代入感。现在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年轻时以为能改变世界,结果被世界改变"的普遍人生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