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之夜在宫廷值班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雨夜的独特氛围。
前两句点明场景:在皇宫千门万户的通道上,正逢八月的夜雨。这里用"千庐"形容宫殿的宏伟,"宵霖"则暗示夜雨的绵长。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雨景:竹席像吴地的竹子般冰凉,雨水打在窗棂上的铜钱纹饰上(汉宫钱指窗格上的铜钱形装饰)。雨幕中的光影如同翻滚的浪花,屋檐的滴水声像细小的泉流。这里用"吴簟竹"和"汉宫钱"两个精巧的比喻,把普通的雨夜景象写得富有宫廷特色。
最后两句抒发感受:在这空寂的夜晚,值班的我什么都没得到,反而因为雨声扰乱了睡眠。一个"废"字道出了值班的无奈,也透露出对安眠的渴望。
全诗妙在将平凡的夜雨值班写得如此细腻动人,既有对雨声雨景的生动刻画,又自然流露出值班者的淡淡愁绪。通过"竹席""窗钱""檐声"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被雨声包围的不眠之夜。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