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除夕西斋独坐阅壁间王孟端画竹自题洪武丁丒岁除夜作抵今一百二十四除夕矣感而有作
醉墨淋漓玉两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不知丁丒人何在,忽把屠苏岁又除。
凉影拂墙烧烛短,清声入夜听窗虚。
不辞霜鬓萧疏甚,已有春风绕敝庐。
不知丁丒人何在,忽把屠苏岁又除。
凉影拂墙烧烛短,清声入夜听窗虚。
不辞霜鬓萧疏甚,已有春风绕敝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庚辰年的除夕夜,独自一人坐在西斋中,回顾墙上王孟端画的竹子及其自己写的题诗而引发感慨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画作和当时的场景,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醉墨淋漓玉两株”,形容墙上王孟端画的竹子生动逼真,仿佛可以看到画家挥毫时的激昂和热情,竹子的形态栩栩如生。第二句“澹痕依约两行书”,则转而描述竹上题写的诗句,虽年代久远,但依稀可见,显示出这两句题诗的珍贵和历史感。
接下来两句“不知丁丒人何在,忽把屠苏岁又除”,作者想到的是洪武丁年的那个除夕夜,曾经写下这些诗句的人如今不知何处,时光如白驹过隙,自己已把屠苏酒端起,迎接新的一年。这里表达的是对过往时光和人事的怀念。
“凉影拂墙烧烛短,清声入夜听窗虚”,这里的凉影指的是窗外的凉风,烛光在墙壁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清声则是指风吹过竹叶的声响,把夜空填满。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竹子的声音在风中显得格外清晰。
最后一句“不辞霜鬓萧疏甚,已有春风绕敝庐”,意指虽然自己头发已经花白,身体也在渐渐衰老,但新的一年春风已经到来,给自己的小屋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这里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竹画和题诗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往昔、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新一年生活的期待和希望。